1)第113章 刘浪,又是刘浪_拍流浪地球我造太空电梯很合理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浪,又是刘浪?!

  会议室内在场的院士,准院士们心中惊愕不已。

  刘浪这个名字,他们已经不是第一次听闻了。

  当初应用化学部的于泽华老院士宣布‘碳纳米管材料工业化量产技术’终于突破了的时候,可把科学院内一众大佬羡慕坏了。

  这种应用前景广泛,军事,民用方面都能产生深远意义的技术,正是所有科学院大佬孜孜以求想要在各自研究领域突破的科研成果。

  而当于泽华老院士将‘碳纳米管材料工业化量产技术’的提出者刘浪公布出来后,‘刘浪’这个名字在科学院就成了一段传说。

  不仅仅是因为这项技术的意义重大,更因为提出者刘浪年仅二十出头,而且还不是科班出身的科研人员,本职工作竟然是个和科研方面八竿子打不着的导演。

  最离谱的是,在提出了‘碳纳米管材料工业化量产技术’后,刘浪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导演事业,这让无数科学院的科研人员们感到匪夷所思。

  ‘碳纳米管材料工业化量产技术’这种诺贝尔奖项级别的颠覆性科研成果,能够至少给刘浪带来个院士级别的头衔。

  光靠这一项技术,刘浪就能在国内乃至世界科研界屹立不倒。

  这种情况下,刘浪依然选择了在影视行业发展,放弃了唾手可得的院士荣誉。

  别说是普通的科学院研究员了,就连许多科学院大佬们也百思不得其解。

  一名科学院院士和一名影视圈导演相比,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官方重视程度上,前者对后者都是碾压态势。

  即便在导演一行做到国内顶尖,也得不到这些科学院大佬们的认可。

  如果不是考虑到‘碳纳米管材料工业化量产技术’在进入民用市场前需要进行保密。

  恐怕官方早就大张旗鼓地给刘浪颁发‘科技进步奖’了。

  于泽华老院士更是一再表态,科学院应用化学部的大门会一直为刘浪敞开。

  只要刘浪愿意,随时可以加入科学院,在科学院和官方的资源支持下,进行他的后续科研工作。

  不过刘浪对此一直没有正面回应,因此这件事就慢慢淡化下来。

  没想到时隔半年,刘浪的名字再一次出现在科学院大佬的口中。

  。

  “刘浪?重核聚变?

  怎么可能?!”

  于泽华老院士一脸懵逼,和在场的许多人一样,他觉得从‘高分子材料学’到‘核物理工程学’之间的跨度也太大了。

  即便刘浪在他眼中是个难得一见的科研天才,他也很难接受对方能够‘跨专业研究’跨到这种程度。

  “没错,就是那个刘浪!

  前几天我带着核物理研究组去现场论证了他的【重核聚变反应】理论。

  至少在理论上,我找不出他的方案有什么缺漏。

  刘浪在【重核聚变反应堆】上进行的方案设计,说实话,我甚至以为是

  请收藏:https://m.bqgb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