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6章 还是麻料_洪武生存指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么船身太旧无法出海的超过500料大船,近期统计,来自吴祯部的有107艘,其中500料以内92艘,大于500料的15艘,来自章存道部的219艘,其中500料以内192艘,大于500料的27艘。

  总计多达326艘。

  而且,哪怕是小于500料船只,当初既然能被征用,也绝对不是普通渔户那种两三丈的小渔船,大部分也都有两三百料级别,其中相对较小的两百料船只也有六丈长,同样属于普通渔户一辈子都置办不起的那种。

  再就是,近期被收编的明州渔户,同样还附带超过800艘各类渔船,超过百料的也几乎没有,长度普遍在三丈以内。不过,虽然很小,但胜在数量多,综合起来,也是一份不可小觑的生产力。

  既然已经编入明州海洋发展集团,后续无论是船只的维修还是捕鱼所需要的工具,也都需要公家提供。

  大致计算,按照150张大型对网外加500套各类小型渔网计算,需要麻料,至少3万斤。这甚至还不考虑捕鱼过程中对渔网的消耗,实际上,这年代植物纤维渔网非常不耐用,消耗才是大头。

  当下一切只是应对今次的大黄鱼汛。

  另外,营海司第一要务,还是运粮。之前拿到的8.2万斤麻料,确保最关键的造船等方面所用之后,结余不到1万斤。

  另外还有两万斤的差额。

  物质啊!

  最近已经在不断推动加大各种麻料的种植,甚至还想到了山东那边,但,这些都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帐篷内。

  商讨结果,其实也很简单,收购。

  其实也没有第二个方法。

  民间肯定是有麻料储备的,而且,很多植物纤维材料,这年代就是野生,只要官方出得起钱,现采都没问题。

  大致确定方案,与姚封几人一起站在书案前讨论许久的朱塬抬起头,才看到邢迹。

  连忙施礼。

  邢迹已经等了一会儿,却没甚么不悦,如果可以,他不介意再多等片刻,好显示自己在这位小大人面前的诚意,这段时间,邢迹一直隐隐后悔的一件事,就是当初这小少年到来明州时,他没有第一时间去迎接。

  虽然吧,当时对方也没有第一时间露面。但,邢迹总担心这小少年会知道这件事。

  双方见礼过后,邢迹便说道:“大人,下官这次带了200引盐过来,不知是否够用,若是不足,可再调一些?”

  “够了,”朱塬说着朝外示意:“我们去看看吧。”

  第一批渔船明天出发,上规模的大船100艘,配合渔家小船200艘,计划去往象山南渔山列岛区域。

  为何不是全员出动?

  因为没网!

  每年由南向北的大黄鱼汛已经在那边成型。

  渔山列岛距离定海有200里海路,若是以往,定海、昌国附近的渔民是不会跑那么远的,太危险。但,当下明州海洋发展集团成立,既然有朝廷组织,首先要突破的就是传统的地域限制。

  再就是,海上捕捞,为了确保生产活动连续性,也不能随时上岸,因此,捕鱼过程中必须同时处理鱼获,毕竟当下天气已暖,鲜鱼堆在船舱里,短时间就会死亡,变质速度也不会太慢。

  海上处理方法,当然是一个字,腌。

  至于烘烤,则会在实现生产目标之后就近靠往象山海岸,营海司已经布置下去,将会在那边搭建烘窑,进行二次处理。

  因此,朱塬提前和邢迹招呼,要求今天送来200引盐,合8万斤,计划每艘大船带2引盐上路,也既800斤,这也是精算过的。

  朱塬希望接下来平均每艘大船能带8000斤鱼获回来。

  十比一的腌鱼用盐比例。

  八千斤,其实也不多,按照朱塬定下的每担100斤鱼获计算,也才80担而已。

  这次100艘大船,总任务8000担,折合80万斤。

  毕竟只是一次实验。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年代开发最成熟的大黄鱼汛,各种后勤保障之下的官方组织海捕,普遍两三百料以上的船只,甚至连渔家普通小船都不算在内,如果100艘大船,带不回平均每船80担的收获,那后续也就不用折腾了。

  请收藏:https://m.bqgb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