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23章 223 农事_寒门之士[科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乡之后他也享受到张居正的特殊待遇一期育言报发售,便会快马送至镇江,交到柳贺手上。

  柳贺觉得不必如此大费周章,可潘晟却觉得,育言报虽被放给了张元忭等人,但这报纸毕竟是柳贺的心血,还需他多加审核、关注。

  柳贺自己上手翻了田,又将镇江府中所藏的农书读过,再听取老农的意见,于农事上见解渐渐深厚了起来。

  甘薯是他极力推广,其余如玉麦、土豆等作物也各有其效用,但柳贺也不只关注这几种新作物,稻、麦等如何增收也是他关注的话题。

  杨尧对柳贺也十分无奈,不过她早已习惯了柳贺如此在京城时,柳贺操心朝事,每日不得闲,到了地方上,即便此刻无官无职,柳贺同样忙得热火朝天。

  刚回家不久,他已经黑了瘦了。

  他和镇江知府林应雷、丹徒知县甘世价都打过招呼,二人十分乐意将本府知农事的吏员交由柳贺指派,那小吏便带柳贺下乡去,询问何处,以探寻作物增收的方法。

  林应雷与甘世价皆十分疑惑,两人却不敢轻易问询柳贺。

  但再过一月,两人便自育言报农事一栏瞧见了柳贺所撰的文章。

  育言报问世不过半年,却已是朝廷官员、士绅、读书人必读的报纸,各地书肆进报十分积极,报纸到手的速度远比一般书籍更快,即便在镇江府地界,官员们读到的育言报也只比京城慢上一两期而已。

  事实上,育言报农事一栏依旧不为官员所重,育言报所收的稿件大多来自对农事有兴趣的读书人和吏员,其中有功名的并不多,进士更是屈指可数。

  而林应雷与甘世价所读的这一期育言报,在农事栏中撰文的竟是柳贺

  “右宗伯这是何意莫非真不愿争阁臣之位了”

  也有人觉得,柳贺这堂堂三元郎真是堕落了,他词臣出身,官至礼部右侍郎,所掌的是天底下最重的规矩,可谓清贵到了极致,然而他不仅不争入阁,竟自甘堕落,为区区农事撰文去了

  他们虽知柳贺大力推广甘薯,也知这甘薯产量惊人,可正统读书人不该专于此事,有此空闲,不如多读几篇圣贤文章,日后也能有佳篇存于世间。

  柳贺在农事一栏中早已写道,“士农工商,农为根本,农之盛,在地利也”

  他强调,太祖重农,然重农一事不仅要重视粮食的种植本身,也要注重产量的增长,结合天时、地利,用正确的方法引导百姓种植,如此才能事半功倍。

  “柳泽远这文章,细读之下,当真功底扎实。”户部尚书张学颜赞道,“且条陈在理,我再令各地践之,待明岁夏税秋粮收缴时,或许会有别样收获。”

  张学颜与柳贺关系只是平平,柳贺力推甘薯算是抢了户部的活计,当时张学颜并不高兴。

  可甘薯在陕西、河南等地种植后,效果十分之好,二地所报的饿殍、饥荒数减了不少,于户部而言,这也是一项功绩。

  因而育言报上的农事一栏,张学颜可谓期期不落,对户部来说,辟一块地开荒并非麻烦事,但若实践有效,其效用往往远超张学颜的预期。

  张学颜和柳贺没有深仇大恨,他是张居正铁杆,柳贺在张居正归政一事上如此知进退,所揽的各项事务成效又非同寻常,他眼下虽离了京城,在官员中的口碑反倒比在京城时还强了些。,,

  请收藏:https://m.bqgb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