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49章 破题_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李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过顾况将文质再复的论述,用在大唐内部的皇位更迭中。

  顾况认为上皇的开元和天宝年间,就是一场文质再复。

  开元重文,天下能够安定繁华,天下积攒下庞大的财富。

  天宝重质,过于穷兵黩武而让边镇坐大,最后导致了安禄山之祸。

  所以顾况的文章更进一步,从开元天宝之间的教训,劝导当今皇帝继续重视文教,不要再犯上皇一样的错误。

  颜真卿微微点头,顾况不愧是李泌的弟子,他这个文章算是挠到了皇帝的心上了。

  皇帝就是需要这样的文章,顾况说明上皇执政末期的问题,也就说明了当今皇帝继位的合法合理性。

  这就是所谓的文质再复的意思,将本朝定位文,上皇末期定义为质,劝谏君王不要穷兵黩武,要勤修政务重视文治。

  这也是符合儒家传统道德的,算是一篇主旋律的合格文章。

  同时也响应了皇帝的喜好。

  作为同考官,颜真卿是需要阅卷实务策的。

  他已经将顾况和韦应物的名字记在心上了。

  科举考试是为了国家选拔人才,实务策的答卷是要交给皇帝看的。

  如果不能从中选出好的考卷,那就是他们这些考官的失职。

  所以大唐虽然有行卷的陋习,但是整体考试的目的还是向上的,还是要为了国家选拔贤才。

  而大唐的历代皇帝也重视科举,不仅仅会自己阅卷,还会经常会亲自出实务考题。

  但是到了明清的时候,科举考试已经沦为卷王的竞赛,考试的内容越来越僵化,八股文的要求越来越死板,这样的文章皇帝自然也不愿意看了。

  这时候的科举考试也不考策论了,为国选拔需要解决问题的人才这个目的已经失去了,科举考试的内容就越来越脱离实际。

  因此在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舞弊案件反而要比唐宋更多。

  颜真卿这时候抬起头看向了王成伟。

  之前看王成伟是第一个交贴经卷子的考生,可是他迟迟没有动笔,一开始颜真卿以为他不知道如何解这道题。

  本来颜真卿为王成伟惋惜,毕竟是从陇右这种文化沙漠出来的士子,虽然有诗才,对经义也背的不错,但是遇上实务策就没办法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陇右的士子就算是知道这句话的意思,也很难写出对上皇帝胃口的答案。

  毕竟皇帝和上皇之间的微妙关系,可不是普通读书人能够理解的。

  虽然这个王成伟也算是太原王氏的支脉,但是迁居陇右也几代没有人出仕了,不了解时局也是正常的。

  就在颜真卿以为王成伟要放弃的时候,突然见到王成伟奋笔疾书起来。

  难道是不知道怎么破题乱写了?

  颜真卿走过去,想要看看王成伟到底要写什么。

  对于皇帝出这道题的意思,王成伟自然是清楚的。

  皇帝和上皇这点事情,在论坛

  请收藏:https://m.bqgb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