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3章 唯真名士而自风流_骑砍三国之御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哦,这样啊。

  想到祢衡今日在堂上的表现,对比之前王政若有所思,那其当日对于禁等人那般高冷作态,也是初来乍到所选择的刻意为之?

  而此时的祢衡,望着王政也是心潮澎湃。

  虽加入不久,无论是王政还是他的军队其表现也让祢衡颇为满意。

  正所谓君择臣,臣亦择君,他选择王振自然是因为汝南袁氏势力太大,此时天下诸侯要么便是袁氏出身,要么便是袁家的小弟,除了王政这等黄巾贼寇,祢衡确实别无选择。

  而单靠他自己一个连官职都没有的儒生,这等深仇此生此世恐怕都难以得报!

  当然,此时天下黄巾贼寇何其多也,若论声势,兵马,王政也非其中翘楚,祢衡当时来此也是从其起事的事迹听起来,像是一个有大志且有韬略的人。

  人才可以招揽,兵马可以变多,包括为人主的能力也可以提高,但器具、志向这些有时候却是一开始就注定的。

  祢衡感到庆幸,这一点上,王政的表现在他看来,已是难得。

  当然,其实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王政起事的时间不长!

  祢衡既以范雎十年复仇勉励自家,心中便清楚,范雎大仇得报的关键在于秦昭襄王的出手,但秦昭襄王为何愿意出手,却是因为范雎十年来在秦国立功无数,更高居宰相之位!

  若范雎依旧只是一个无名小卒,秦昭襄王又凭什么为他去威逼赵国?

  所以祢衡心中早已想明白了,选择王政这等有实力的一方势力首脑是其一,其二,便是要为其立功,更要在其内部出位方才可行。

  而其目前其实还在起步阶段,帐下武将尚不算多,谋臣智士更是乏善可陈。

  区区赵宏、缪林之流,心高气傲的祢衡何曾放在眼里,便是张昭,祢衡虽认可他的文采、名望乃至内政上的能力,但却不觉得对方在兵韬武略上能威胁到自己。

  他坚信自己在很长时间内,都会在天军中一枝独秀!

  听到祢衡这般言辞恳切,王政想了想,自家帐下也确实没什么合适的人选可以去做这重要的说客。

  张昭倒是也行,问题是王政敢放他出城吗?

  “既如此,”王政点了点头:“先生此去,可需甚么物事,且尽管言语。”

  “谢主公信重!”祢衡大喜,想了想道:“既曾因财生出嫌隙,那既是结盟,倒也确实要先化此节才是。”

  这话众人都听明白了,吴胜便道:“那就将之前从袁术那得来的如数奉还?”

  “不可!”

  祢衡还未开口,王政和徐方却同时开口反驳。

  “若是如数奉还,岂有诚意可言?”王政望了眼徐方,见他已竖起两指,思索了会,颔首道:“便加两成吧。”

  “徐方,你且安排一下,另外再安排五十名天诛营的兵卒,在先生出城时一同交付与他。”

  “喏!”

  “先生,何日出发?”王政又问。

  “此时宜早不宜晚,主公,衡欲今夜便走。”

  “不如明日吧?”强敌环伺,王政也想此事可以早点有个眉目,道:“之前我曾让张昭安排今夜与城中各家会晤,若是今夜就不能为先生送行了。”

  “何须如此虚礼,主公愿予信重,衡已心怀畅慰。”祢衡朗声一笑,“衡一去,无非受些风尘之苦,主公军政大事,无一不得劳烦。千万保重身体。”

  先向王政躬身行礼,旋即又对众人拱了拱手,转过身,便飘然而去。

  随着背影渐渐远去,一声清朗而自信澎湃的话语被凉风卷来。

  “至多一月,必有佳音送回。”

  这个逼装的不错,我给九分,减一分是怕你太骄傲。

  王政暗自吐槽之际,向来仰慕文士的徐方倒是真挚地赞了句:

  “祢先生真名士也,风采脱俗。有此人,将军霸业可成!”

  请收藏:https://m.bqgb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