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80章 第三个郡_骑砍三国之御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觉得陶谦这是彻底和自家儿子翻脸了,那徐州哪里还能继续呆下去?

  结果最后却被陶谦派去的追兵直接斩杀了。

  这事很坏规矩!

  彼时诸侯割据之势方显,便是彼此多有征伐,基本还是互相克制,保持着祸不及家小的原则。

  若从情理上推断,陶谦被曹操打败过一次,心有积怨是对的,但是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要是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考量,活捉曹嵩去要挟曹操才是更为正确的选择,杀死曹嵩完全是舍长取短,不但招惹话柄,结下死仇,更给了曹操最好的大义,名分。

  这可是以孝治天下的大汉啊。

  所以很大可能,曹嵩之死实在是因为这位前任三公实在是太富有了,财一露白之下,被一帮红了眼的**直接杀人夺宝。

  这意外发生之后,影响太大,不但导致后面彭城被屠,连本来和陶谦眉来眼去的应劭也急眼了。

  这事干的太不地道了!

  州牧让我去迎接他父亲,结果曹嵩却死在我的地盘附近,会不会让他以为是我和陶谦合伙干的?

  要是再失去城池

  害怕会被陶谦牵连,应劭直接翻脸,开始在费国和陶谦死扛起来,想要撇清自家嫌疑,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最终还是没守住。

  或许是顾忌直接将应劭和其麾下的泰山兵逼反,曹嵩死后,曹操倒没有立刻对其发作,不过罪魁祸首陶谦却是再也忍不了了,直接在初平四年秋季对徐州发动了进攻,不但杀的徐州兵节节败退,更是将整个彭城屠戮一空,尽诛数十万人。

  眼见陶谦被揍的这么惨,应劭也是吓坏了,趁曹操未曾返回兖州时,逃去投靠了袁绍。

  也正是在兴平元年,当泰山郡的太守变成了曹操亲自任免的凉茂,加上其人颇有才干,泰山郡才算初步成为了曹操的势力版图之一,却依旧还是处于半独立的状态。

  因为泰山郡最强大的力量,却还是以昌豨为首的“泰山群盗”。

  泰山群盗之中,无论当世影响力,还是后世声名,自是以臧霸居首,只不过此时的他已和孙观、吴敦、尹礼等人聚合贼众,屯在徐州东海一带,并不在泰山境内。

  而唯一留下的昌豨(又名昌霸),却正是和曹操最不对付的。

  原本的历史上,以臧霸为代表的泰山群盗,先依附陶谦,后支持吕布,可自飞将军败亡之后,即便保持着半割据的状态,却也基本属于了曹操一方,更在官渡一战中立下功劳。

  昌豨却是完全不同,多次投降,多次反叛,出名到诸葛亮做《后出师表》时都要提上一嘴。

  所谓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

  不管曹操出于什么缘由未曾扫清泰山群盗,王政却是没什么顾忌。

  出兵之前,他要的,便是一个完完整整,真正在自家把握中的泰山郡。

  王政雷厉风行,立刻连连下

  请收藏:https://m.bqgb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