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九十五章 电影节提名_回到山沟去种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老头跟自己一直是平辈论交情的,现在自己把人家的女儿拐到手了,这称呼上有些不好开口。

  迟疑着叫了一声:“爸……”

  池田老头被雷了个倒仰,连连摆手:“这……这称呼……真不习惯,你还是叫我池田师傅吧!”

  这时工藤作说到:“师傅,货都拉上车了。”

  池田说道:“那行,那我们出发,回家,黄桑,去看看我的工场!”

  以大阪为中心,京都和池田工场所在的和歌山是两个相反的方向,大阪到京都几十分钟,到和歌山要一个多小时。

  日本的县比市大,纪州和竿,产地集中在和歌山县的桥本市。

  一路上风景优美,日本森林面积覆盖率近百分之七十,这跟他们的工业结构有关系,别人是羡慕不来的。

  不过跟李家沟比,李君阁心理优势就大了,老子那里森林覆盖率百分之九十都有!

  和歌山算是在京都旅游带上,不过桥本市本身没什么景点,因此显得格外的幽静。

  这个也合李君阁的胃口,他最怕人多的地方。

  路面也非常的清洁,李君阁暗自点头,对阿音说道:“阿音,我们李家沟以后的路面,钓场周围环境,至少要搞到这个清洁程度才行。”

  阿音也是一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三个车开到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前停下,这房子占地不小,白墙青瓦,木梁穿建,是典型的日本平安时期的建筑风格,属于唐风向和风转变的时期,建筑中既有中国建筑的影子,又有日本建筑的影子。

  屋后还有一口二十多平方米的标准水泥方池,估计是试竿池。

  一行人下得车来,就见院外竖挂着一个木匾,一看就是老物件,上面写着几个汉字“精一坊”。

  池田老头开始邀请各位进院。

  进门是一个日式庭院,跟篾匠叔李家沟木楼旁边的院子相似,院子不大,但是设计非常精巧,甚至可以说是精细到了极致,这也是日本人的喜欢钻牛角尖的性格决定的。

  庭院周围的廊下,还有三四个人估计是池田老头的徒子徒孙,正跪坐在那里弄竿子。

  见到池田老头进来,都放下手里的活计,双手扶着大腿,鞠躬致礼,礼貌非常。

  池田老头大咧咧的摆摆手,领着众人进屋。

  进门就是榻榻米风格,众人分宾主坐下,李君阁暗自腹诽:“我可算知道你们的罗圈腿是咋来的了。”

  一边开始打量这房间。

  房间就是木制纸糊的隔板,就池田老头后面有一道墙,上面挂着一幅古旧的书法,也是汉字:“其技惟精,其道惟一”。

  李君阁暗自点头,这应该就是池田老头精一坊名称的来历了,也不知道是哪一辈老祖先人传下来的。

  不过这字在日本可能算是好字,但要按中国的书法审美来评价的话,“墨猪”二字恰如其分。

  在一个处处都类似中华文明的地方,却处处透着与中华文明的不同,李君阁呆的其实有些别扭。

  这是一种神魂上的不融合。

  好在池田老头很快就打开了话题:“你们这次来这么多事情,日程上会不会太紧凑?”

  李君阁说道:“我们本来是准备分两头,一头是兰展,一头是制艺交流会,现在多了个电影节颁奖礼,不过我们都是办理的三个月商务签证,只要这三样时间不凑到一处,还是挺宽裕的。”

  良子的妈妈也进来了,挺慈祥一个老太太,刚刚一直在厨房里忙活,现在坐在池田老头的身边款待宾客。

  众人又是一番搅扰。

  池田老头说道:“事先没有想到,你们李家沟居然出了一部记录片,既然是描述中国制竿师的,里面肯定也会拍摄得很详细,这样,工藤你看看这部电影在电影节哪个时段有放映,我们联合会组织来一次观影,一是给黄桑捧捧场,二是让联合会的工匠们学习学习,接下来的交流会有了这个引子,相信会开得更好。”

  请收藏:https://m.bqgb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