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二十二章 平衡志愿_重生之神级学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够进入市级以上的商业机构,在这个年代,此类工作的待遇和福利都是相当诱人的。

  另一方面,对北京本地的学生来说,国内贸易部却不是很有吸引力的部委,因为北京的学生希望留在北京,而国内贸易部的分配往往是在外地,即使是省会城市,也会觉得吃亏。

  北京商学院自己也了解这种意向,在录取学生的时候,也有意识的倾向外地学生,使得河东省的录取名额相对其他学校,有数倍的提高。

  当然,数倍的提高,也不过是80多个名额,落在理工科,仅仅是40余个,每个专业仍然只有三四个。

  鸿睿班报考北京商学院的6个人,有两个人报在了同一个专业,另外四人也不能说是安全。

  从这次报名上,杨锐嗅到了危险。

  虽然不是正式的报考志愿,学生们的选择面也相对狭窄,但众人要是一窝蜂的奔向北京,撞车的几率仍然是不小的。

  “要谈话喽。”杨锐合上册子,自言自语的念了一句。

  实验室里正在埋头苦干的姚悦听到了声音,抬头问:“要帮忙吗?”

  “不用,这次是为了学校的事。”

  “什么事?”姚悦秉承着大学生的好奇。

  “总之,不是我愿意做的事。”杨锐出了实验室,在冷风里吹了一会,直抵校长室,找到赵丹年,道:“校长,必须得您出面了。”

  “你又想出新招了?”赵丹年的气色不错,头发都变黑了似的。

  杨锐将报考志愿的事说了,又道:“平衡志愿的工作,我觉得非校长您不可了。”

  赵丹年听的胡子一跳一跳的,等杨锐说完了,不爽的道:“报考志愿,不是高考结束以后的事吗?”

  “学生们是考后报,咱们得考前就帮他们考虑好不是?”杨锐一副老师的做派:“另外,我想把咱们同学选择的志愿,和省里其他学校讨论一下,等高考结束了,这就不方便了。”

  除了校内平衡志愿,校外平衡志愿也是存在的,不过,这也就是仅止80年代的好事了。

  这年月,能够有大量学生考得上大学的中学,屈指可数。就河东省来说,平江市一中,二中和三中,再加几所企业中学,就是所有能有双位数大学生的中学了。

  至于地区,通常只有一中或二中才能列在表里。

  县镇就更少了,除了少数一两个高考强县,普通的县一中,都可以不做考虑。

  如此一来,真正能够参与高考竞争的中学,也就是二十所左右。

  在小升初,初升高都需要考试的年代里,这二十所中学,就差不多垄断了一半的名额。

  而二十多个单位,完全可以组成一个小圈子互相讨论同一个问题了。

  全国高考录取大约30万人,这其中,本科的名额不到15万,分摊到30多个省,每个省只有不到5000人能考得上本科。

  5

  请收藏:https://m.bqgb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