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18章 震惊的邵灿_回到清朝做盐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运送矿石的货船。

  淮海军在江苏大力发展工业,并且同时进行了几项重大工程。需要大量的工业原料。江苏除了徐州以外,大多不产矿石。因此需要从北边的山东输入矿石。生产的产品也要运到山东往北方集散。

  实际上运河的症结现在在天津,但是皇帝非要邵灿到淮安,这是要自己治河运,还是治淮海军呢?

  第二天一早,淮安知府就帮邵灿集结了“漕标”队伍。还贴心地准备了慰问河工所要用的米面。

  邵灿非常满意,这个淮安知府是忠于朝廷的,谁说江苏都被淮海军控制?邵灿是一点都感觉不到。

  队伍向洪泽湖东边赶去。速度很慢,让年迈的邵灿不感到一丝的疲惫。

  他们要去的是苏北总渠的工地。这是三横里面工程量最大的。其他两横都是改造加固原有的河道。主要是使用水泥石块对一些重要河段的河堤进行加固。

  还有要沿着河岸建造一些支线的灌溉渠,安置蒸汽抽水机。

  淮安知府带着邵灿走走停停,说是照顾老大人的身体。沿途还会到一旁的村庄看看。

  邵灿发现,淮安府底下的村庄也都是一幅安逸祥和的景象。

  村子里的村民都是面色红润,显然能够吃饱饭。

  邵灿带着淮安知府在几个士兵的保护下,微服来到一个村庄。村口蹲着几位老人在晒太阳。

  邵灿随意找了个位置,抓了一把稻草垫在屁股底下坐了下来。

  “老哥啊,我看着村中的百姓日子过得不错啊!”

  “还好吧,主要是今年没了捐税,大家收了粮食只要上交一部分就好了,也不用像以前那样贱卖粮食换取银两,再缴税,中间还要被奸商在盘剥一次。”

  这种用用银两缴税的规矩还要追溯到明朝张居正的一条鞭法。

  不过淮海军在江苏废除了这种制度。不管是地主还是农民只要交粮食抵作税收就可以了。就跟前世的农民一样,到农忙后交公粮就可以了。

  之所以敢这样,是因为淮海军手中不缺现银。通过商税、国内外贸易以及银行让淮海军手中掌握了大量的现钱。

  让董书恒头痛是如何把这些银子转为物资,转化为淮海军手中的实力。

  粮食在现在的大清以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稀缺资源。在农业技术没有根本性的改进之前,中国始终是一个粮食稀缺国。这跟中国的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量有莫大的关系。

  在村子里与老农的聊天,让邵灿震惊的是,淮海军的税收竟然这么低。要知道别的军阀都是极尽所能地搜刮百姓,扩充军队。

  哪怕是曾国藩那样的能人,也是对湖南百姓柯以重税。

  到了后期也更是放纵湘军抢掠。说白了还是解决不了军费的问题。

  走了几天,终于到了洪泽湖东岸。这里是灌溉总渠与洪泽湖的接口。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由钢筋水泥建造的水坝。

  通过这个水坝,可以控制总渠的径流量。

  洪泽湖,听名字就知道她经常容易泛滥。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洪泽湖没有合适的出水口。

  就像一个水池,进水的地方大,而出水的地方窄小。那么这个水池中的水很快就会蓄满溢出。

  现在的总渠就是要给洪泽湖装上一个出水口,而且还是一个可调控的出水口。

  邵灿也懂一些水利,科举考试有时候也会涉及到治河,所以大部分的文官都多少懂一些水利知识。

  当看到眼前这个大坝的时候,邵灿就被眼前的景象给惊呆了。从来还没人在治河上使用这种钢筋混凝土结构。主要是以前没这个条件。

  眼前的这一座大坝仿佛是挺立在那里的神兽,拥抱着洪泽湖。

  “这是一个名垂青史的工程啊!”邵灿在嘴中喃喃说道。

  请收藏:https://m.bqgb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