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八十五章 要有大格局_吃货唐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承乾等人也捞已经捞足了油水。他答应了李佑的要求。

  几天后,李承乾在早朝上公布了长城城市改造的计划。

  计划的第一项,就是改造长城的城市道路,和污水处理系统。

  长安城的城墙是夯土制作的,城市的道路同样是夯土制作的。为什么会这样呢?一个字儿,穷。

  制砖的技术,是唐朝就已经成熟了。可是长安城周边的土质并不适合烧砖,要从远一点儿的地方运来。而且,以前烧砖是要用木材的,成本太高。

  现在尽管已经开始使用煤炭了,这也是刚刚开始的事情。烧出的砖瓦用来建房都不够,哪里能够用来铺设道路呢?

  就像现代一样,如果遇到极端天气比如说高温或者台风等,政府会下通知暂停办公。

  长安城也一样,只要是一下大雨,中书省就会下达通知,暂停早朝。避免大臣们在泥泞地里遭罪。

  现在研究院已经研制出了水泥,可以将长安城的主要道路铺设成水泥路了。

  第二个问题就是长安城的污水排放。

  长安城的早晨可不是空气新鲜,适合锻炼的。可以说是是一座臭城。因为人们方便都是使用马桶,每天早晨,有专门儿的人负责将马桶中污物运出长安城。

  因此呢,一到早起,长安城里臭气熏天。

  长安城的污水排行,是在各个房间的周围有排水沟,就像是护城河一样。每个坊间的大门儿前面都是一座桥,人们要过了这座桥,才能够来到大街上。

  污水是直接排放在排水沟里面的,而这些排水沟,是没有盖子的。整天都散发着臭气。

  李佑打算第一步,就是在排水沟上加上水泥盖子。第二步,修建地下排污系统,推广陶瓷洁具,停止马桶的使用。

  这里面的事情十分复杂,难怪李承乾摸不着头脑。就连李佑,如果不是科技图书馆上有各种完善的方案,他也会束手无策的。

  接下来的日子,作为李承乾的助手,李佑整天忙碌着。

  这天,工部尚书皇甫睿来到东宫,来找李承乾。他说道:“太子殿下。长安城里的工程要开工了,需要大批的人手。工部的情况您是清楚的,抽调不出来这么多人。

  您看看,是不是要征调一些劳役啊。”

  以往的修建城市,是需要征调劳役的。比如说秦始皇修长城,隋炀帝修大运河,那都是要无偿地征发劳役的。

  因此,对百姓来说,服劳役是他们沉重的负担之一。

  以前都是这么干的,李承乾这个经验还是有的。

  于是,他说道:“你报一个计划上来,一共需要多少人?我向父皇禀报一下,然后就征调劳役吧。”

  不过,他现在已经养成了依靠李佑的习惯。于是,他说道:“要不这样,你先去找齐王问问吧。”

  研究院。

  听完了皇甫睿的话,李佑说道:“征调劳役不是个办法这样吧,你跟我一起去找太子殿下。然后咱们再一起去找我父皇吧。”

  李佑和皇甫睿来到东宫,简单了说了几句,三人一起求见了李世民。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article_title?}》,微信关注“优读文学”,聊人生,寻知己~

  请收藏:https://m.bqgb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