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六十章 莫名的亲近之感_吃货唐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些古人的诗?”

  古若雨说道:“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应、刘桢)、曹操、曹丕、曹植、蔡琰(蔡文姬);正始诗歌:阮籍、嵇康;西晋太康诗歌:张载、张协、张亢,陆陆机、陆云,潘安)、潘尼,左思。东晋诗歌:陶渊明等都读过。”

  “哦,读过不少嘛,这其中最喜欢谁的诗啊?”李世民感兴趣地问道。

  “奴婢喜欢陶渊明的田园诗。”古若雨说道。

  “读来听听。”李世民说道。

  古若雨轻声吟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古若雨的声音清脆悦耳,李世民十分享受地闭目倾听着。

  看到李世民的样子,古若雨继续吟道:“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好。”李世民睁开眼睛喝彩道。不知是因为陶渊明的诗好,还是古若雨吟诵得好,抑或两者结合得好,总之,李世民感受到了轻松愉悦。

  李世民欣赏地望着她,问道:“你能够解读诗中的意境吗?”

  古若雨说道:“陶渊明作为田园诗派诗人的代表,在当时极端黑暗的社会里,却坚持高远的理想和志趣。他的田园诗充满对当时污浊的社会的憎恶和对纯洁的田园的热爱。如《归园田居》第一首: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诗人着重地细致地描写了纯洁、幽美的田园风光,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由衷的喜爱。当诗人尚未离开宦途时,总有一种“暂为人所羁”的感觉,心情无法平静下来,他“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但当他远离了污浊的现实,回到田园中来,却感到获得了归宿……

  古若雨的这番见解来自古,他出身官宦人家,后来家道中落流落社会底层,对于陶渊明的感同身受。他在教授古若雨诗词的时候,自然会把自己对诗人诗词的理解传递给她了。

  李世民是最高统治者,他站的角度不同,虽然他不赞成陶渊明逃避现实的思想,可是却能够体会陶渊明心中的向往。玄武门事变之前,李建成和李元吉处处与他为难,李渊却偏袒他们,李世民也曾经对陶渊明的诗中的情怀产生过共鸣。

  古若雨作为一个女子,对于世外桃源的向往,符合脱俗灵秀女子们诗情画意的情怀。

  李世民频频点头,对古若雨的见解表示赞许。

  这段时间来,李世民观察到古若雨的行为举止不同于普通的世俗女子,她花容月貌如出水芙蓉,淡雅脱俗却充满灵气。看到古若雨就令他想起萦绕在他梦中的一个女人,对她有种莫名的亲近感觉。

  有了这次的谈话,李世民和古若雨的交流逐渐多了起来,他空闲的时候,时不时地和她聊天,两人之间逐渐熟悉了起来。

  这一切看在王德眼中,他悄悄地禀报了长孙皇后。

  请收藏:https://m.bqgb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