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三章 征召文安之_振南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史可法致仕,内阁首辅的位置便空了出来。

  内阁不像司礼监,司礼监可以空着一个掌荧监的位置,内阁却不能一日没有首辅。

  遍数朝中诸公,较得朱慈烺青睐的是吏部尚书张慎言,礼部尚书刘宗周,兵部尚书路振飞。

  可惜张慎言在前不久突然藏,朱慈烺虽然派太医前去诊治,但并没有太好的效果。

  原本历史中张慎言就是在崇祯十七年才的,照这个节奏看似乎命不久矣。

  剩下的两人,二鸦的话朱慈烺倾向于疡刘宗周。

  一来刘宗周是礼部尚书,且加了东阁大学士的头衔,接任首辅名正言顺。

  二来刘宗周比路振飞更有资历。

  刘宗周是万历二十九年的进士,经万历、天启、崇祯三朝,历任礼部主事、右通政、工部侍郎、左都御史,是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

  崇祯十七年的时候刘宗周已经六十六岁,资历足够∩刘宗周接任首辅,朝中诸臣不会有什么异议。

  路振飞就不同了,在任兵部尚书前他做到的最高官职是漕运总督兼淮安巡抚,虽也算是封疆大吏,但和刘宗周比起来却是小巫见大巫了。

  当然,朱慈烺这么安排还有一层考量。那就是他需要路振飞这个鹰派执掌兵部,这样他就可以更好的贯彻自己的新军方略而不会被掣肘。

  若是由路振飞入阁接任首辅,兵部尚书的位置势必会空出来。眼下王铎自杀,史可法致仕,张慎言藏,能够接替兵部尚书的人几乎没有。若朱慈烺强行进行内部调动,只能调礼部尚书刘宗周去兵部,可刘宗周是个坚决反对发展火器的人。他曾经向崇祯进言“臣闻用兵之道,太上汤武之仁义,其次桓文之节制,下此非所论矣。”“今日不待人而恃器,国威所以愈顿也。”“火器终无益于成败之数。”

  这和朱慈烺的战略构想实在相去甚远。

  再说若不发展火器,穿越者最大的优势岂不是浪费了?

  所以,朱慈烺绝不会让刘宗周染指兵部。如此看来,路振飞留任兵部,刘宗周接任首辅是个最好的疡。

  反正内阁首辅在朱慈烺的人事架构中只是个吉祥物,并不会对大政方针产生太大的影响。

  但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人,必须是绝对忠于大明忠于皇室的。

  在这一点上,刘宗周和史可法倒是一致。

  与他的政治天赋相比,刘宗周的儒学天赋显然更强,他上承阳明心学,下开蕺山学派,是为一代大儒。大名鼎鼎的黄宗羲等人都是他的弟子。

  刘宗周也的确是有风骨的。

  在原本历史中清兵南下一路势如破竹,当时已经乞骸骨在杭州寓居的刘宗周在城破后效法伯夷叔齐绝食而死。

  如此之人,绝对是忠义之臣,作为内阁首辅表率天下再合适不过了。

  当然,仅仅用好眼下这些臣子是不够的。

  年轻一辈的可以放到皇

  请收藏:https://m.bqgb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