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26章 是时候回来了_问鼎十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26章是时候回来了

  雍靖七年,八月,洛阳宫仁德殿。

  “陛下,这是燕云十六州,十所大学的入学数额名单!请陛下过目……”

  萧绰穿着一身黑白相间的儒士服,秀美中透着几分干练,带着几分细长的丹凤眼,闪着与她年纪不符的精明。

  罗幼度兴致高昂,说道:“快快拿来!”

  自覆灭契丹已经过去一年多了,这一年多的时间里,罗幼度主要的精力就用在三件事情上。

  银币、金币的推广,南人北调的大工程以及教育。

  银币、金币的推广很顺利,天下人对于金银的价值本就有一定的认识,只是一直没有得到官方的承认。

  现在官方特别为之定义价值,很快就得到了普及,也暂时缓解了大宗商品的远距离的贸易货币难以携带的问题。

  南人北调的过程有坎坷,但都为朝廷以及地方官员所克服。

  五代十国的动乱对于北方的伤害太大,尤其是契丹的几次南征,各种屠戮不说,还将人口强行迁徙至漠南漠北。

  大虞的经济重心在中原,在南方,以至于中原、南方越来越富,人也是越来越多,出现了拥挤的情况,相反北方的人口始终得不到满足。

  这种情况并非好事,只有河北幽州镇得住场面,漠南漠北以及辽东才不会乱。

  河北幽州贫瘠,力量薄弱,靠什么让漠南漠北的少数民族心服?

  其实南人北调的政策大虞朝廷已经推行三年,各种优待,只是收获不明显。毕竟中原与江南的发达是有目共睹的,谁愿意舍弃繁华的地方,去荒凉之所发展?

  面对这一情况,罗幼度失去了耐心,在平定契丹以后,从雍靖六年初,采取强硬措施。根据户籍,将原本从北方逃难至南方的百姓强制遣返回乡,至于那些地痞流氓,无业游民都在迁徙之列。

  如预想的一样,这一政策一旦实施,立刻引发了不小的动荡。

  不过此事乃长远国策,朝廷上下态度一致,也不受战事拖累,动荡很快就平息了。

  随着人口的填充,各方面的资源都向着北方汇聚,已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至于教育自不用说,教育乃国之大计,再苦不能苦学生,再穷不能穷教育。

  针对前后世的经验,罗幼度对科举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对于参加科举的考生展开了限制,也取消了官员的举荐名额的传统,在野学子严格按照,乡试、州试、省试、殿试流程来走,同时在这基础上开了一个后门:地方毕业大学生能够跳过乡试、州试,凭借大学文凭,直接参加省试,以此鼓励更多的学子考读大学。

  每次科举,罗幼度还会让国子监统计一个榜单,记录各科中举进士名额,根据他们背后的学校列出一个排名,授予不同的奖励,甚至经费支助。

  南方学习氛围浓厚,面对良好的教育环

  请收藏:https://m.bqgb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