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81章 总结_文娱之我只是个演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体态度。

  张合平的身上也有李大本事的一部分特征。

  刘叔身上的一部分特征和张合平身上一部分特征综合起来,就是就是李大本事。

  焦老先生曾说,要想生活于角色,先要叫角色生活于自己。

  焦老先生还曾说,要想创造形象,首先得有心象。

  想来其他的艺术,规律也是大抵如此。

  二、剧本围读

  写下这四个字之后,徐容停了笔,因为他想总结的不是围读的种种,而是围读期间的一些感悟。

  沉吟了十来秒钟之后,他拿笔直接将“二、剧本围读”五个字划去,另起一行,缓缓写道:

  二、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在考虑如何处理赛貂蝉的死亡的戏份时,我设计过不下于十种表现方式,大哭、大笑、失魂落魄,诸如此类等等。

  可是最终又都给一一否定。

  从李大本事的角度出发,他是队伍的核心、灵魂,他有他的责任和担当,所以他不能沉浸于痛苦之中难以自拔。

  从我个人的角度出发,我也许会很痛苦,但是绝不至于毫无保留的展示给所有人我的痛苦。

  而且其中涉及到另外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这点将在第三点进行论述。

  后来,在读剧本期间,我想起一件往事。

  是关于四十九年前,《茶馆》第二次上演之前,焦先生排茶馆的“三个老头撒纸钱”的一些琐碎。

  焦先生在排练期间提了一个提议,让于老师三人不再按部就班地排,而是让他们随意选一个当下觉得不别扭的姿势,直接把台词说给观众,于是,那句“改良啊,改良,我一辈子都没忘了改良”,就变成了背对观众面朝天的王利发式的抒情。

  当时于老师身边正好有一条凳子,他就直接背对着观众席说了。

  可惜因为时代原因,焦先生并没有详细阐述他那么指导的意图,后来因为种种时代的原因,也就没了机会,于老师、郑老爷子、蓝老爷子的不了解,也间接导致我不能明白其中的原理。

  当然,从这点也可以看出,三位老先生虽然艺术造诣高超,但是探究的精神上,还是有所不足,给后人挖了坑,却不埋,属实有点不太道德。

  但这并不妨碍我使用这种手段去演艺李大本事在赛貂蝉死后的心境。

  一般而言,一个戏的高潮,总要建立在尖锐的矛盾上,但《茶馆》的这个高潮很特别,没有常见的那种激烈或者热闹。

  只余下王利发、常四爷、秦二爷三个老头子那么一段冷清的戏,在他们中间,偏偏还没有任何矛盾,而且王利发已经决心自尽(写到这,我忽又想起了一段于老师在《茶馆》当中极为经典的即兴,这点将在第四点进行说明),常四爷想的更周到,连死后的纸钱都给自己预备好了,只有秦二爷稍微积极些,但也不过是口述一篇遗嘱。

  总之,他们都

  请收藏:https://m.bqgb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