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三三章 老走私贩子的见识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级利益的法律,把权力和钱绑定,权力不能世袭、但金钱可以世袭,法律要保护商人的资产,允许最大程度的资本的自由。

  但,大顺自有国情在此。商人阶层中的聪明人,像徐涛这样的,心里是有点逼数的,看看松江府驻扎的两万野战精锐,这明显不现实。

  所以大顺特色的商人阶层的阶级意识觉醒,到此时,只能到徐涛这种程度:海外贸易的规模和周转资金越大,自己的地位才能越稳固。

  是爹味很浓的那种觉醒:士大夫是亲儿子,自己像是捡来的,自己这个捡来的儿子,得好好干,证明自己对家很重要,爹才能认可、疼爱、夸两句。当然爹要是全国人民,这就是公仆了;关键现在爹是皇权,是朝廷。

  对外扩张的高额开支,不是现在残废的大顺中央财政体系能支付的起的,只有依靠股份制将众人的资本聚拢起来,才能支付下南洋、拓商贸的开支。否则,一年几千万两的开支周转能把皇帝的白头发都愁出来。

  而一旦依靠股份制将民间资本聚拢,朝廷就不得不出台一些政策,保护这些商人的一部分权利。

  包括这一次皇帝南巡,要修淮河,从盐商那里要了钱,但却允许松江府商人“滚”去南洋,错开皇帝幸南洋的时间,这就是一种态度。

  这也就是徐涛对儿子说的所谓“与国公的路线,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当然,这里面也有刘钰当年对日走私的一部分“功劳”。

  徐涛有些话,“为尊者讳”,并没有全和儿子说。

  他心里想着,真要是口岸通商贸易,会变成什么样,那可真是有现成的样板。

  当年国公对日走私的时候,我们对战马、兵器、盔甲、兵书、地图、骑射武人之类的东西,碰都不敢碰。

  谁碰谁死。

  别的事当年海关都是收了钱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个事是真的不行,要不然日本那边也不会开那么高的价码了。不但这边弄不到,连比大顺这边之前的海关更腐败无能的朝鲜那边,都没人敢碰。

  国公一出马,有着官方身份,各路关系,战马地图骑射武人兵书图册,啥都敢运,谁人敢问?

  所以是国公本事大,因而才能从江户那拿到将近四分之三的贸易信牌吗?要是自己也能运战马、兵器、兵书,而不被海关抓着杀头抄家,自己就拿不到长崎奉行的四分之三贸易信牌吗?

  这是能力问题吗?这明显是爹的问题嘛。

  这样的样板在这摆着,让徐涛对大顺要搞口岸通商会搞成什么样,心知肚明。

  所以他是最为死忠于刘钰的对外扩张的路线和政策的。

  不是因为他武德充沛、有开拓精神,只是单纯的明白自己的爹不是世袭国公侯伯子。

  徐涛觉得自己老了,活不了多久了。所以他希望自己选定接班的小儿子,能够明

  请收藏:https://m.bqgb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