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零四十三章止供御,绝难得_我的系统不正经娱乐圈的不正经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果然比宫廷里原先用的器皿好多了。

  于是马上颁了一道圣旨,命令汝瓷为宫廷的御用瓷器,还在汝州派了监造官,专门监造汝瓷。

  当时规定汝瓷烧造出来后,先由宫廷选拣,宫廷选剩下的,才能让老百姓使用。

  后来越来越严,皇帝专门在汝州建了御窑。

  之后烧出来的瓷器,能用的朝廷都调走,不能用的,就当场摔碎,埋起来,市面上根本见不到汝瓷。

  所以为啥汝瓷失传后,传世的汝瓷很少呢?就是因为这。

  “民间传说果然不靠谱,人家严和的女儿,什么时候殉窑了?”

  “还有,天青色,恐怕也不是宋徽宗做梦梦到的啊!”

  看到一段隐秘,了解了历史的真相,陈文哲还是很高兴的。

  当然,此时他对于严和的制瓷技术,就更加感兴趣。

  人家可是祖传两百多年的手艺,他只要能学到一点,就完全可以传承北宋汝瓷的完整烧制工艺。

  仔细查看那本书,甚至是汇编这本书的过程,陈文哲都慢慢的看了一遍。

  因为对瓷器的制作过程很熟悉,所以严和在他写的书中记叙了瓷器从胎土制备,到烧制成器的全部过程。

  他算是全面的总结了北宋之前的瓷业发展,并对原料和烧成技术的记叙十分详细。

  书中将制瓷工艺分为取土、练泥、镀匣、修模、洗料、制坯、印坯、镟坯、画坯、荡釉、满窑、开窑、彩器、烧炉等十四个步骤,可以说是相当完善。

  其中与汝窑官窑器制瓷工艺相关的也有不少,比如汝窑釉药的成分和烧制过程。

  其中最重要的是在汝瓷上留下的支钉痕、流釉、堆釉、开片等工艺痕迹。

  在这其中,明确记录了怎么用玛瑙。

  “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

  这本书中详细记载了,汝窑“玛瑙入釉”的制釉细节。

  关于玛瑙入釉的制釉工艺,宋以后的诸多文献中,都有很多记载。

  例如明代李日华在《紫桃轩又缀》中记载“汝窑用玛瑙末作釉,当时止供御,绝难得。”

  清代梁同书在《古窑器考》“汝窑”中记载“屑玛瑙为釉,如哥而深微带黄,有似卵白,真所谓淡青色也。”等。

  这些后世的文献,虽然都提到了玛瑙入釉,但是怎么入釉,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却很少有人说清楚。

  玛瑙是一种半透明的玉髓,是隐晶质石英亚种的宝石,具双折射(光亮)性质。

  瓷器的釉面也算是玻璃,玻璃和玉髓在外表上和物理性质方面,都很相似,二者都是二氧化硅成份,都具有玻璃光泽。

  因此,玛瑙入釉也是很合理的。

  实际上,同为二氧化硅,在岩石形成过程中,不同条件会产生不同结晶的宝石。

  当二氧化硅结晶完美时就是水晶;结晶不完美的就是石英:

  二氧化硅胶化脱水后就是玛瑙;二氧化硅含水的胶体凝固后就成为蛋白石;

  二氧化硅晶粒小于几微米时就组成玉髓、燧石、次生石英岩。

  现在时下一些专家中,有一种很流行的观点。

  他们认为“玛瑙比石英珍贵,用它作釉料,体现了皇家地位的尊贵,表明皇家用品是不惜工本的,而玛瑙对釉的性质和呈色不会造成多大影响“。

  所以真品汝瓷,并不取决于是否在釉中加入玛瑙。

  请收藏:https://m.bqgb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