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不知所在_我的系统不正经娱乐圈的不正经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是因为陈介祺是神一般的存在,他留下的拓片,才会被世人广泛认同。

  既然拓片没问题,那么跟拓片不同的兮甲盘就有问题了。

  而兮甲盘由于早在南宋就入藏宫廷,因此,从宋之后的历代,就都有彷品出现。

  因此,如今我们判定西冷这件兮甲盘是否可靠到代,除了判别其自身的时代特征和工艺之外,一个最直接的左证,便是和陈介祺的铭文拓片相比对了。

  为什么说陈介祺留下的拓片保真,除了之前说的那些原因,还有就是因为兮甲盘到此的流传,十分有序,而且明了!

  这里还有其他左证,比如与陈介祺同时代的金石名家吴式芬(1796-1856)《攈古录金文》一书,则是最早收录兮甲盘铭文的着作。

  但吴式芬在释读全文后写:“未观其器,不知足有缺否……陈寿卿说三足并坐俱缺,即困学斋器也。”

  而吴式芬在他另一部《攈古录》中,则更为详细的记载道:“直隶清河道库藏器,齐鲁潍县陈氏得之都市,器高三寸五分,口径一尺三寸五分,下半缺。”

  吴式芬的《攈古录》初稿,作于咸丰三年(1853年)。

  因此,基本可以得出结论,陈介祺收藏兮甲盘的时间,大约就在道光末年到咸丰初年期间。

  陈介祺去世后,陈氏后人并没有能够守住其一生的收藏体系,一代传奇的毕生收藏散落各方,这件兮甲盘便从此不知所踪。

  但在民国三十年(1941年),近现代着名古文字学家容庚(1894-1983)在《商周彝器通考》中,刊载了兮甲盘的黑白照片,成为了一代国宝最早的可靠影像记录。

  民国至解放后,多位知名专家学者都对兮甲盘的铭文,进行了细致的考证。

  但是从他们所留下的文字看,都只是从铭文拓片入手进行的研究,而并没有见过其实物。

  如陈梦家在建国初撰写《西周铜器断代》时,便称兮甲盘已“不知所在”。

  如果不是眼前的这件,陈文哲怎么也看不出它假在了哪里,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兮甲盘的传承。

  安卓苹果均可。】

  这么一推理,问题还是处在民国之后,也就是陈介祺老先生亡故之后。

  看着眼前的青铜盘,陈文哲陷入了沉思。

  兮甲盘那么有名,而且出世那么早,作伪的肯定不少。

  不说别人,有郑宇他们提示,他都有想法复制一批青铜器重宝。

  像是那些青铜牛,还有青铜盘,甚至是青铜鼎,他可都有兴趣。

  所以,作伪一件名扬四海的大盘,历代一来的彷作高手,肯定没有少彷制。

  而其中彷制的好不好先不说,最有名的肯定是之前说的那两件伪器。

  鉴定一件文物,最好的方法,自然是跟真品做对比。

  兮甲盘没有真品,那么有考证正确的拓片,也是好的。

  请收藏:https://m.bqgb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