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南青北白_我的系统不正经娱乐圈的不正经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旋状的羽毛分披两侧,鸭尾卷曲成一圆形,与鸭嘴衔接。

  杯的整体呈喇叭状,杯两侧静立两只活蹦乱跳的幼鸭。

  它通体施三彩釉,釉色纯正,绝对是一件好东西。

  做完这一件,陈文哲收拾材料,做了一件彷邢窑的三彩鸭形杯。

  这只唐代邢窑三彩鸭形杯的造型,为一只体态丰满的鸭子。

  鸭回首伸颈,口衔荷叶形杯口。

  椭圆形鸭腹即杯身,腹内中空,鸭子双翅展开,作游水状。

  好的三彩瓷,必须要胎质坚硬致密。

  之后才上施黄,绿,褐三色彩。

  做成之后,杯子造型生动逼真,栩栩如生。

  融情趣与实用性为一体的邢窑三彩鸭形杯,放到今天也是引领潮流的艺术上品。

  唐代邢窑是一座比巩窑还要出名的窑口,准确的说邢窑是一处隋朝-五代时期的窑场。

  换源app,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现存遗址位于北河省xt市辖内丘、临城两县境内的太行山东麓丘陵和平原地带。

  据考证,邢窑始烧于北朝,衰于五代,终于元代,唐代时为制瓷业七大名窑之一,也是我国北方最早烧制白瓷的窑场。

  邢窑开创的独特制瓷工艺和先进的烧造技术,同样是我国陶瓷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唐人李肇在《国史补》里写道:“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邢窑白瓷产品的出现,改变了我国一向以青瓷为主的局面,结束了自魏晋以来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到了唐代,形成规模,使得邢窑与越窑平分秋色,形成了南青北白、相互争妍的两大体系。

  这才为唐以后白瓷的崛起和彩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白瓷的发展起步较迟,而邢窑白瓷到唐朝中期已非常流行。

  唐墓出土的白瓷碗,胎土白洁,细如澄泥,釉色明净。

  据此可以证明,邢窑白瓷同样是瓷器中之上品。

  唐代白瓷除邢窑外,其他产地之白瓷质地制工也较优良,西江州窑也是当时白瓷的中心。

  唐三彩的出土,使邢窑遗址成为中我国第三处烧制唐三彩的窑址。

  唐三彩一般为黄、绿、白(蓝),其发展是从汉代单色釉(绿)到北朝的黄釉绿色再到唐三彩。

  三彩陶器巧妙利用了釉色的变化,达到富丽华美的装饰效果。

  唐三彩的烘造地点,主要在长安及阳洛两地,造型也十分的丰富多彩;

  有生动传神感人的人物偏和动物偏,还有房屋用器的模型。

  现在我们都知道,唐三彩色釉中蓝彩较罕见。

  邢窑的蓝釉唐三彩作品,还是有一些的,比如陈文哲原来一直想做,却没做的一种品种瓷器。

  唐代邢窑三彩卧兔形枕,也算是一件国宝啊!

  唐代邢窑三彩卧兔形枕,出土自安新县。

  枕身呈卧兔状,上承椭圆形枕面。

  肥胖的小兔四肢伏地,两耳贴背,双目圆睁,活泼可爱。

  枕面以蓝色为地,中心刻一朵盛开的莲花,花瓣和花芯分别用绿、褐、蓝三色涂染。

  小兔通体为浅绿色,釉面有细密的开片。

  胎质洁白细腻,通体所施釉彩凝厚滋润,底漏胎。

  这件器物的出土,改变了业界对邢窑无蓝色釉彩的看法,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也是因为这个,陈文哲几人做邢窑瓷器,而且还是蓝釉唐三彩,自然首先想到的就是它。

  请收藏:https://m.bqgb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